张作霖如何养活三十五万大军?不靠刮地皮,全靠他“生财有道”
发布日期:2024-10-29 12:37 点击次数:119在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引言
中国自辛亥革命直到新中国成立,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,一直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。各地军阀为了扩大领域、巩固实力,动不动就拉开架势展开混战,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,苦不堪言。
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,军阀们划地而治,要想不被吞并或蚕食,就得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军队,底子硬腰杆子才直,因此各路军阀想尽各种方法招兵买马,扩充阵营。
在这些军阀中,拥兵超过20万的就有10个,其中包括号称云南王的龙云、掌控东南五省的孙传芳、以及赫赫有名的阎锡山,张作霖的奉系军队人数更是高达35万之众,仅次于蒋介石和冯玉祥,位居第三,人称东北王。
正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,每天一睁开眼睛,就有乌泱泱的一堆人等着养活,任谁都会感到压力山大,张作霖也不例外。
要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,这时候拼的不仅是拥兵之众、武器之精良,还要考虑如何养活军队的官兵,让他们吃饱穿暖了有力气打仗。
庞大的军费开销总不能靠画饼充饥的方法来实现,没有钱吃喝拉撒都成问题。问题来了:张作霖是如何维系这些军队的?奉系军阀集团又是如何创收的?究竟是怎样的经济实力把张作霖推上了东北王的宝座呢?
一、奉系军阀的发家之路
要想了解奉系军阀集团,就要先从张作霖的发家之路说起。
清末1894-1904年间,在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、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日俄战争等战乱后,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,清王朝在帝国主义的虎视眈眈下危机四伏自身难保,其王权统治被弱化甚至出现了权力的真空地带。
绿林出身的张作霖起初是清朝的巡防营统领, 他见清朝已是强弩之末日落西山,于是便拉帮结派乘势而起,迅速形成自己的军事势力称霸一方,与他实力相当的是另一个军阀冯麟阁。
一山不容二虎,两股军事势力在东北地区较劲,哪一边都想一支独大掌控一方,单靠本地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野心,于是两人不约而同想到争取外援,日本成了他们的首选。
而日本方面本来就想趁着中国国内混乱之际,横插一脚分得一杯羹,却又不好做得太明显,所以也在寻找合作伙伴。
张作霖和冯麟阁的诉求对日本人而言正是瞌睡碰到送枕头的,可谓正中下怀。
奉天省的督军之位只有一个,面对二选一的竞争局面,精明的张作霖派出他请来的日籍顾问菊池武夫,向日本方面极力推荐自己,最终在竞争中胜出,冯麟阁只得屈居帮办一职,奉系军阀初具规模。
有了来自日本强有力的支持,张作霖如愿坐上奉天省督军的宝座,从一名巡防统领一跃成为民国新贵,完成了人生的逆袭。
清朝灭亡后,袁世凯将奉系军队编入北洋军阀体系,张作霖被任命为二十七师师长,授衔陆军中将。
张作霖的旧部也被同时安排到团、旅、营等各级部队中任职,这些跟随张作霖多年的嫡系亲兵,有的还是他的结拜兄弟,他们成了奉系集团的中坚力量,只听令与张作霖,是他的死忠粉。
上位之初,自然有人不服,但张作霖利用手中的兵力将几次军队内部的哗变一一平息,他在军中的威信愈发得到巩固。因为手中掌握实权,张作霖成了可以左右奉天省政局的关键人物。
袁世凯权欲十足,见不得张作霖拥兵自重,他曾经想要将对方调到蒙古,以此削弱他的势力,结果被张作霖直接拒绝,袁世凯碍于他背后强大的军事实力,只得收回成命。
张作霖作为奉系军阀的头号人物,不仅在军事上深谋远虑,在经济发展上也是很有一套。羽翼渐丰的奉系军阀为了扩充实力,满足日益增加的军费需求,在其统治东北十几年间,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。
二、成就东北王的强大经济基础
各地军阀为了争地盘三天两头打仗,军费开支动辄几十万。
单就军饷一项,按士兵每年20元估算,佣兵20万的军阀一年就要花掉400万巨款,这还没算进军官多出的那部分,以及军服、武器等重要开支。
巨大的花销令军阀头目头疼不已,刮地皮、走私、贩卖违禁品是他们常用的敛财手段,有的人甚至装傻充愣克扣阵亡将士的抚恤金,以此减轻支出。什么人道主义在金钱面前都要靠边站。
说到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:既然要花钱的地方这么多,为什么不搞经济建设呢?理由很简单,搞经济建设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大量的时间,这在当时的混战情况下,很难实现,还不如打仗来的痛快。
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。打仗的时候战胜者不仅可以夺取对方的大片土地,而且还能获得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,这样一来就可以省掉不少购买成本,不失为扩大实力的一种快捷方式,这也就不难理解军阀们为何那么热衷打仗了。枪杆子不硬,没法立足啊。
与其他军阀情况不同的是,奉系军队中就很少用上这些手段,只因他们生财有道。总的来说,支撑奉系军阀的经济力量主要有五大部分 :税收、金融业、工商业、发行债券、种植鸦片。
经过二次直奉大战后,为了增收军费,奉系军阀集团广开税源,各种名目繁多的税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税收体系。
这些杂七杂八的税落到各级官吏手上,他们在这个税收体系的基础上又巧立名目,将老百姓层层盘剥。
提高税收确实让奉系军阀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,仅仅1924年一年就已经增收2400万,极大地缓解了军队内军费开支紧张的状况。
因此,虽然张作霖明面上并不直接用刮地皮的方式敛财,但是老百姓在苛捐杂税的重压下,日子也是过得十分艰难。
张作霖对各级官吏给百姓加税中饱私囊的事情心知肚明,在军队窘迫状况缓解后,他采用了财政厅长王永江的改革方案,一方面整顿吏治,淘汰冗员,整合精简部队内部机构,减少人员成本;
另一方面建立税务奖励制度,厘定税收项目,并清丈土地,杜绝基层官吏谎报瞒报的现象。
王永江的方法果然奏效,仅用了二三年的时间,奉系集团的财务收入就出现大幅增长,“粟溢于廪, 钱溢库、足兵足食, 公私有余”,真正做到扭亏为盈,为奉系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连张作霖都直呼想不到。
手中有粮心里不慌,解决了经济难题,张作霖在扩张军事时更是放开手脚毫无顾忌,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军费开销。
税收虽然是军队开销的主要来源,但光靠这一项显然远远不够支撑张作霖日益膨胀的野心,更何况重税之下也引发了不少聚众抗捐事件,对社会维稳不利,这也是张作霖不愿意看到的。
三、广开财源,哪里赚钱往哪里钻
奉系集团智囊的聪明之处就是广开财源,哪里有钱就往哪里使劲,进驻金融行业就是其中一个很有头脑的方法。
众所周知,金融行业在稳定币值、控制流通总量以及平衡调剂市场方面,有着不可或缺的社会作用。奉系军阀正是看中了这点,所以把注意力放在了金融行业,以期得到最直接有效的创收目的。
奉系军阀在统治东北三省期间,东北的私人银行和钱庄就有207家,在张作霖看来,这可都是含金量很高的行业。为了管理和控制这些银行,奉系集团利用手里的权力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整顿措施,把它们进行整合规整。
黑龙江官银号、东三省官银号、边业银行、吉林永衡官银号等实力比较雄厚的银行,逐渐垄断金融业,成了奉系集团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,巨额的利润为军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财务支持。
除了进军金融业,奉系军阀还创办医院、发展振兴工商业,甚至还开办了自己的军工厂,大大节省了军费开支,不得不说,奉系军阀统筹社会资源的能力还是相当强悍的,这点别的军阀比不了。
奉系集团的钱路子不只局限于这些,他们把眼光放到了国外。东北地域辽阔,物产丰富,尤其是农产品更是种类齐全,这些都是对外出口的先天优势。
张作霖的智囊团将大连、营口、安东等港口作为对外出口贸易的重要通道,实现了出口创汇,仅1929年一年间就出口6800万美元,占全国的创汇总额三成有余,是名副其实的创汇大户,为奉系集团贡献了滚滚财源。
东北地区经过奉系集团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调节,将经济命脉牢牢掌握在手中,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,整体实力更加强大,在其他地区战乱不断的情况下,保持了一段时期的安定和谐,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。
要想在众多军阀中立于不败之地,不断对外扩张是不二之选。随着奉系集团扩张脚步越来越大,军队的开销也是高居不下,要知道子弹一上膛,打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票。
想在战场上节流是万万不可能的,那么只有继续开源敛财。许多军阀都不约而同地瞄上了鸦片,这玩意儿不仅不愁销路,而且来钱快。奉系军阀自然也看中了这个巨大的商机。
张作霖充分利用东北广袤的土地做起了文章,他在辽宁、黑龙江两省大力推广种植鸦片,并鼓励从业,还设立筹济总局专门管理这些相关产业,讽刺的是,他还同时设立了戒烟总局,将双标游戏玩得风生水起。
鸦片产业带来的收益相当可观,也大大缓解了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和亏空,但也给当地人民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,老百姓痛恨鸦片却又敢怒不敢言,他们形象地嘲讽奉系军阀的筹济总局是“抽筋局”。
除了种植鸦片,奉系军阀还大量发行债券,这些手段稳定了社会经济,金融市场得到有效调节,最主要的是缓解了经济压力,给工商业恢复元气争取了喘息的机会。
四、奉系军阀的巅峰和陨落
奉系军阀通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,将东北三省的政治、经济紧紧抓在手里,他的是抗战前唯一拥有海陆空完整编制军队的军阀。张作霖凭借集团构建的商业帝国,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,成了富可敌国、声名远扬的东北王,一时风光无两。
奉系军阀表面上看光鲜亮丽,但经济活动并没有遵循市场自然发展的规律,而是通过官僚主义的高压管制来实现,民营企业在这种毫无公平可言的竞争环境下,根本得不到良好的发展。
而奉系军阀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高利润,大量发行债券,使得经济膨胀空前高涨,这就等于给自己埋雷,随时可能引爆。
再来看张作霖的政治命运,他的起势离不开日本方面的支持,但他骨子里对日本的侵华策略是抵触的,因此常常对其阳奉阴违,对于奉系军阀来说,他们只想雄踞一方称王称霸,并不愿意成为别国侵华的傀儡。
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棋子竟然不听使唤,这让日本人大为光火,既然不能产生价值,那不如直接毁灭,这就是日本人残暴的本性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,东北王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。
随着“九一八”事件后,奉系军阀陷入巨大的混乱之中,奉系集团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。
参考资料
王德朋, 华正伟. 论奉系军阀经济力量的构成[J]. 辽宁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, 2000, 28(2):5.胡玉海. 论奉系军阀[J]. 东北史地, 20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