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0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偶遇曾碧漪,失落询问:你怎么不听我的话?
发布日期:2024-10-29 12:59 点击次数:61【前言】
1949 年的年末,于广东韶关医院中辛勤工作的曾碧漪,收到了一份调令。
彼时,南雄县委的几位同志将这封调令亲自送达。他们每一张脸上的神情都极为郑重,告知曾碧漪:“奉中央之命,接你前往北京。”
曾碧漪瞬间愣住,片刻之后,喜悦之情如泉涌般,她泪流满面地说道:“毛大哥竟然没有忘记我呀!”
【曾碧漪和古柏的婚恋】
曾碧漪于 1907 年在广东南雄呱呱坠地。她出身富裕之家,父母思想开明。在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时期,父母毅然将她送入学校接受教育。
曾碧漪着实是个令人骄傲的女孩,她从未让父母失望,始终努力奋进。在 1923 年,她成功考入了广州甲种工业学校。
彼时,李富春与蔡畅刚从法国留学归来,恰在这所学校担任教师之职。目睹讲台上那两位满怀激情地讲述马克思主义的身影,曾碧漪深受感染。
她毅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,同时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妇女解放协会。在这个过程中,她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。
1924 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后,曾碧漪频繁前往黄埔军校、农讲所等场所“蹭课”。彼时,她有幸见到了毛泽东、周恩来等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。
此外,在曾碧漪的革命历程之中,还有一位极为重要的引领者,那便是她的兄长曾昭秀。
曾昭秀率先投身于革命事业,而曾碧漪是在其后加入共产党的。曾碧漪加入后,便始终跟随其哥哥开展工作。
1925 年,五卅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。曾昭秀与曾碧漪满怀热情地投身其中。就在此时,曾碧漪邂逅了她日后的爱人——古柏。
那时的古柏年仅 19 岁,心中满是革命的热忱,促使他很快与曾家兄妹相携相伴。三人一同挑灯夜战策划活动,并肩举着旗帜走在队伍的最前沿。
其后,反动武装施加压力,三人遂分道扬镳。古柏前往江西寻乌,主持领导农民起义之事;曾昭秀与曾碧漪则被调回南雄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没过多久,北伐战争便拉开了帷幕。于是,广东各地的反革命势力愈发嚣张,形势愈发紧张,一天比一天更甚。
1926 年的冬天来临,南雄的各个革命机关已无法在城内存续,于是被迫转移至梅关山这一地点。
1927 年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”,致使整个南雄陷入白色恐怖的阴霾之中。曾昭秀带领群众发起数次武装暴动,有力地遏制了敌人的破坏行径。
数月之后,南昌起义以失败告终。朱德与陈毅带领起义军途经南雄,得知此消息的曾昭秀和曾碧漪赶忙下山,以迎接他们的到来。
短暂的会晤结束后,朱德给了曾昭秀 9 支步枪,这便是在当时情况下,朱德所能给予的最大程度的支持。
然而,朱德、陈毅率领起义军刚离去,反动派就在南雄实施了大规模屠杀。南雄县委迅速重组被打散的赤卫队,曾碧漪身为县委妇女部长,带领妇女持枪投入战斗。
没过多久,曾昭秀与曾碧漪率领赤卫队强势杀回,将反动团长予以处决,同时还成功组建了南雄县苏维埃政府。
苏维埃政府的成立,引得反动派大为光火、恼羞成怒。他们集结起更为庞大的队伍,对赤卫队展开围剿。赤卫队历经数月苦苦支撑,却终究因寡不敌众而陷入困境。
战斗遭遇失败后,南雄的机关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就此中断。曾昭秀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决定独自踏上征程,前往赣州去寻觅党组织的踪迹。
令人遗憾的是,四处寻觅许久却始终未曾得到任何音信。恰在此时,曾昭秀在报纸上偶然发现了古柏在寻乌的消息,随即他立刻动身,奔赴寻乌去投奔古柏。
1928 年 5 月之际,古柏与曾昭秀久别重逢。他满脸惊讶地询问道:“你究竟是如何知晓我身处此地的呢?”
曾昭秀面带笑意地说道:“我在国民党的报纸上瞧见啦,上面讲寻乌有共产党呢,我一琢磨就猜到是你呀,这就跑来投奔你咯。”
古柏兴奋地将曾昭秀拥入怀中,曾昭秀亦是满心欢喜,然而他并未忘却自家妹妹,言道:“我那妹妹依旧隐蔽于乡间呐。”
古柏瞬间领会了曾昭秀的意图,他果断地说道:“我即刻安排人员前去迎接。”
数月过后,古柏所派之人找到了曾碧漪,对那女孩说道:“你兄长在赣州寻觅组织,却未得结果,如今已在寻乌开始投身工作啦。”
曾碧漪起初存有防备之意,然而当听到来人提及古柏的名字时,便即刻深信不疑,接着,她紧随那几人踏上了征程。
途中,一行人路过一个山寨。那山寨的匪首瞧见曾碧漪容颜绝美,宛如仙子,顿时起了歹意,打算将她留下,纳为压寨夫人。
土匪数量庞大,三位战士加上曾碧漪完全不是其对手。恰在此时,一名战士急中生智,对匪首说道:“你可知她是谁?她乃古柏未过门的妻子,你若抢了她,难道不怕古柏与你拼命?”
匪首闻此言语,心中顿生惧意。古柏这些年在寻乌发展迅猛,平日里与自己相安无事,倘若抢了对方之妻,那后果绝非自己所能承受。
他脸上露出尴尬的神情,随即笑了笑,说道:“原来你是古柏的妻子呀,实在抱歉,刚才多有冒犯了。”
说完,他取出 30 块大洋,郑重地递到古柏手中,以此作为对古柏新婚的贺礼,表达他的祝福与心意。
回去后,三名战士将此事加以渲染地讲述了一番,讲到有趣处,众人哄堂大笑。在这笑声中,古柏悄然地瞥了一眼满脸通红的曾碧漪,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心中涌起。
没过多久,两个心意相通的年轻人迅速确定了关系。然而,这份极为纯粹的爱恋,却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了。
在广州的某份报纸上,清晰地刊载着“仁居山的古柏旁,我觅得一位貌美妻子,她原本是省城工业学校的‘校花’,却被古柏的人抢走,霸占为妻……”
尽管谣言闹得满城风雨,然而知情人却并未将其放在心上,尤其是曾昭秀,他深知古柏是位优秀的妹夫,故而时常劝说他把婚事给办了。
正当古柏为婚事大事而思索之时,忽然有一日,他收到了由毛泽东亲笔书写的信件:
听闻你们迎来结婚大喜,在此遥表祝贺。我认为喜事需大张旗鼓地操办,让苏区民众都知晓。可发表结婚宣言,张贴到城里,向民众宣扬我们实行自由恋爱、一夫一妻的婚姻政策,此信权作结婚礼物,别无他赠。
【古柏协助毛泽东创作《寻乌调查》】
这封信使古柏恍然醒悟,知晓了反动派的不良企图。显然,他与曾碧漪的婚事得赶紧筹备起来了。
此刻,曾碧漪脑海中忽地闪过一个念头,她望着古柏问道:“毛委员究竟是怎样知晓咱俩之事的呢?”
古柏略带羞涩地说道:“先前我去瑞金参加会议,毛委员询问我有无对象,我便坦诚地告知了他。”
说完,他悄悄瞥了曾碧漪一眼:“那……我们即刻开始行动吧?可不能辜负了毛委员和战友们的一片心意呀。”
曾碧漪羞涩地轻点着头。当晚,古柏于油灯之下精心起草了一份“结婚宣言”,那宣言之字里行间仿佛都透着甜蜜与庄重。
我们因自由恋爱而步入婚姻殿堂,无需送礼、请客,也不坐花轿、拜天地。我们并非封建婚姻的奴仆,而是革命征程中的伴侣,愿携手为革命奉献一生。
曾碧漪看过之后流露出满意的神情,紧接着,他们选取毛边红纸,花费一番功夫将“宣言”抄写了 30 余份。
次日,古柏把“宣言”交给了十几位战士,让他们前往县城的街头进行张贴。如此一来,那些谣言便不攻自破了。
夜晚,游击队的宿营地中燃起了炽热的篝火,那是战友们为古柏与曾碧漪举办的婚礼晚会。两位新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满是甜蜜。
1930 年,红四军由会昌奔赴寻乌。趁部队开展群众工作之际,毛泽东展开了为期二十余天的社会调查,深入探究当地情况。
不出所料,古柏成为了毛泽东的助手。彼时,毛泽东居于寻乌县城南门外马蹄岗的一座小楼之中,古柏与他相伴每日,全力辅助他开展调查工作。
古柏相伴着毛泽东,漫步在大街之上,穿梭于小巷之间,细细讲述着寻乌的风土人情,还为毛泽东充当起了“翻译”的角色。
那一日,古柏引领着毛泽东行至南门街。此街店铺排列紧密,行人穿梭不停。目睹这热闹非凡的景象,毛泽东不由停下脚步,与摆摊的商贩亲切交谈起来。
转完一圈后,毛泽东仍觉意犹未尽,遂向古柏提议,希望能找到一些对寻乌历史及商业有深入了解的老人,以便进行访问。
古柏稍加思索,即刻忆起一人,名为郭友梅。他是一家杂货店的店主,并且还是寻乌商会的会长,对寻乌的各类事务都可谓是一清二楚。
听闻有这样一位人物,毛泽东顿时兴致盎然,表达出要前去拜访的意愿。随后,古柏引领着毛泽东抵达了郭友梅的杂货铺之前。
彼时,郭友梅正沉浸在吸烟的片刻闲暇中,忽见古柏引领着一位身形魁梧的陌生人士缓缓走进,他即刻起身站立。
毛泽东加快脚步,伸出手握住郭友梅的手,诚挚地说道:“郭先生,今日得见,实乃幸事,幸会幸会。”
古柏为两人作了引荐,得知那位陌生人乃是赫赫有名的“毛委员”,郭友梅心中满是惊喜与惶恐。他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,而后恭恭敬敬地为他们倒上了茶。
毛泽东致谢之后,环顾起店内的布置。他看到货架上稀稀拉拉地摆放着几卷布料以及一些日常的百货用品,从这景象来看,店铺的生意似乎并不景气。
毛泽东直截了当地询问起生意冷清的原因,只见郭友梅深深叹息一声,缓缓说道:“近来世道艰难,客源稀少,生意自然也就冷清了。”他满脸愁容,眼中透露出无奈与失落。
昔日,我家乃寻乌城中首屈一指的大商户。然外国洋货大举入侵,生意日渐惨淡。为求自救,县城的诸多老板自发组建商会,众人互帮互助,勉强度日罢了。
古柏继而说道:“郭先生于寻乌经营生意达 40 年之久,还曾出任过两届商会的会长呢,实乃寻乌的通达人。”
听闻此言,毛泽东欣然起身,面带喜色道:“您乃我寻遍四方都要寻觅的专业人士啊!近期我打算召开一个调查会,想邀一些对寻乌各方面熟知之人,不知您可否赏脸前来?”
郭友梅将此事视为好事,未作迟疑便欣然应允。离开郭友梅之处后,古柏的脑海中又浮现出一个人,那便是范大明。
范大明乃寻乌县苏维埃政府之委员,乃寻乌土生土长之人。儿时曾读数年私塾,亦当过教员,兼具文化与见识,对寻乌之状况了然于胸。
知悉这些情形后,毛泽东径直奔赴范大明家。遗憾的是,他当时正在开会,无法相见。无奈之下,毛泽东嘱托古柏,邀请范大明出席几天后的调查会。
数日后,调查会依时举行,除了郭友梅与范大明之外,还有古柏精心甄选出的来自各个行业领域的知晓内情之人。
在这些人当中,郭友梅与范大明的介绍最为详尽,所提供的材料也最为丰富。整个调查过程中,毛泽东宛如一名小学生,静静地记录着,遇到不懂之处便会举手询问。
调查会持续召开了十多日,随后,毛泽东精心整理了那一大摞的调查材料,进而写出了极具影响力的《寻乌调查》。
在其序言里,毛泽东展开笔墨进行书写。他以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,将心中的感悟与见解倾注其中,展现出非凡的文学魅力与思想深度。
在所有工作方面助力我筹备此次调查的,乃是寻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。他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调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支持。
【毛泽东找到曾碧漪】
或许是由于合作过程十分愉快,在寻乌调查结束后没多久,毛泽东就将古柏调到红四军前担任秘书长一职,与此同时,曾碧漪也顺利成为了毛泽东的机要秘书。
彼时,曾碧漪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毛泽东整理抄写文件以及搜集报纸资料。曾有一回,有人送来一封写于衬衫上的密件,因找不到可抄写的纸张,曾碧漪急得潸然泪下。
她匆忙地找到毛泽东,向他讲述事情。毛泽东一边安抚她,一边从书堆里拿出几本线装书:“这些都是无用的闲书,你把它们拆开,用无字的那面抄写,变废为宝。”
曾碧漪最终止住了哭泣,脸上露出了笑容,她拿起几本书,然后回去认真地抄写起来。
1934 年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遭遇失败,红军只得开始长征。曾碧漪本应随毛泽东一同长征,可毛泽东却赋予她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,即留在苏区,照料瞿秋白、何叔衡等受伤的同志。
与此同时,古柏从前线寄来信件,要求曾碧漪即刻将三个孩子寄养到老乡家中。信中,他反复叮嘱曾碧漪,绝不能让寄养人知晓孩子的任何信息,以防给孩子带来意外。
曾碧漪别无选择,为了孩子的安全以及自身的革命事业,她只得依从古柏的提议,让孩子隐瞒姓名,留在老乡家中。
不久,红军主力开启了转移行动,紧接着,反动派如蝗虫般迅速占领了苏区。他们烧杀抢掠,恶行累累,留下来的游击队只得持续转移,即便在夜晚也难以安宁。
1935 年,在一次转移行动里,曾碧漪由于行动受限而掉队了。接着,她不幸被反动派给逮捕了。
当遭遇敌人的严酷严刑逼供时,曾碧漪始终表明,自己仅仅是一名平凡的红军战士,对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相关情况,她全然不知。
经多方审问皆未获有用信息,敌人轻信了曾碧漪所言,随意将她扔入大牢之中关押起来。
直至 1936 年,国共实现再度合作,曾碧漪得以被释放。随后,她孤身前往吉安,找到党组织,凭借教会学校教员这一身份作掩护,投身地下交通工作。
在此过程中,曾碧漪在工作的同时,一直在探寻古柏的踪迹。1937 年,有人送来一封信,此信乃毛泽东所写,信里,毛泽东告知她一个悲痛的消息——古柏在 1935 年为掩护战友而英勇牺牲了。
曾碧漪悲痛至极,遂致信毛泽东,期盼前往延安工作。毛泽东让贺子珍回信应允,然信件遭遇延误,最终曾碧漪未能如愿抵达延安。
1938 年,曾碧漪被调至广东韶关医院,以护士之身持续开展地下工作。她于此一直工作至 1949 年年底,直至毛泽东的一纸调令抵达。
曾碧漪未曾料到毛泽东竟还记得她,她满心激动地整理好行囊,携着不久前才重新找回的二儿子古一民,乘车踏上前往北京的路途。
然而,当车辆行驶至江西泰和这一地点时,不幸降临。一场车祸极为惨烈,直接将曾碧漪的右腿压断,而古一民更是在当场不幸离世。
白发亲送黑发子,曾碧漪悲痛至极,几度昏厥。数日后,她迷迷糊糊地苏醒,随行人员询问后续安排,她擦泪后毅然决然地说道:“前往北京。”
就这样,曾碧漪受伤极为严重,却凭借顽强意志挺到了北京。随后,她被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。
1950 年 4 月,刚从苏联归来的毛泽东获悉了曾碧漪的相关状况。随即,他果断下令:“即刻将她接到中南海。”
时隔 15 年,他们终于再度相逢。曾碧漪眼中饱含热泪,轻声唤道:“毛大哥。”那一句呼喊,饱含着无尽的情感与思念。
毛泽东久久地凝视着她,而后神色复杂地张开嘴,关切地询问道:“你的腿伤如今状况如何?”
曾碧漪轻轻摆动着脑袋,缓缓说道:“身体已无大碍啦。”
随后,曾碧漪在毛泽东的问询下开启了话头,她满含悲痛地诉说着这些年来的过往,特别是丈夫与儿子的离世,令她难以忘却。
听闻此言,毛泽东微微叹息道:“此乃棘手之事,我着实难以解决。孩子已然离去,难以再将其挽回……”
稍作停顿后,他继续说道:
干革命往往伴随着牺牲,我亦如此。数十载投身革命,父母已逝,大弟毛泽民、小弟毛泽覃皆英勇牺牲,小弟之子仅 18 岁便遭敌人活埋,开慧也为革命献出生命,失踪的孩子们至今未寻得踪迹。
此刻,他们不过是两位痛失至亲的平凡之人,那满脸的伤痛唯有彼此能够领会。
曾碧漪在此处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。鉴于毛泽东需要休息,她便主动提出告辞。临走前,毛泽东向她叮嘱道:
这些年你着实不易,别太伤心啦,往后会越来越好的。常来看看我吧。对了,务必回江西找孩子,我们打算让中组部来处理此事,革命后代得管,如今时机已到。
原本,曾碧漪对于找回孩子这件事并未抱有过高的期待,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中组部切实地为她找回了小儿子古忆民。
1960 年,曾碧漪陪伴着古忆民前往北戴河进行休养。颇为巧合的是,古忆民在那里意外地遇见了刚刚游泳完毕的毛泽东。
古忆民望见毛泽东之际,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喜悦,全然不顾其他,快步凑上前去,大声喊道:“毛主席好。”
彼时的毛泽东未曾结识古忆民,然而,他却面带和善,微微含笑,轻声说道:“你好呀。”
站在一旁的王稼祥向毛泽东介绍道:“这是曾碧漪与古柏同志之子,名叫古忆民,是从瑞金寻回的。”
毛泽东蓦地睁大眼睛,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:“你母亲来了吗?她此刻身处何地?”
古忆民飞速奔回休息室,而后寻到了曾碧漪,急切地说道:“妈妈,主席在找您呢。”
曾碧漪着实感到惊讶,未曾想到会在这个地方与毛泽东相逢。她缓缓走到毛泽东身旁,紧紧握住了他的手。
毛泽东向她展露出一抹笑容,说道:“你与古柏同志的孩子已被找到,这让我心中满是欢喜。”
接着,他略带失望地询问道:“你为何不听从我的嘱咐呢?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看看我。”
曾碧漪无奈地轻轻摇头,说道:“您工作那般忙碌,我若是总去打扰您,实在是不太好呢。”
即便工作十分繁忙,你也应该抽空来看我呀,有些话语,唯有和像你这般的老同志们交流才能倾诉……
曾碧漪蓦地察觉到了毛泽东的那份孤寂。此后,但凡她有闲暇时光,便会前往中南海探望毛泽东,直至 1976 年毛泽东离世。